「チ」—地、知、血
快馬加鞭地把《地》看完,一開始還想說這是什麼奇怪的名字跟內容,不過開始看後就覺得還蠻有意思的。(以下通篇會提及劇情內容)
原本我以為主角會是拉斐爾,畢竟這個角色設定上是個天才也很有主角魅力,在那個壓抑的背景下,感覺他應該可以突破重圍…… 結果,才看了兩集就領便當了!繼續往下看後才發現:
這是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。
最後兩集之前,主軸分兩大篇章:【奧克茲、巴德尼】篇及【杜拉卡、施密特】篇,接續二者的靈魂人物就是約蘭達——異端審問官諾瓦克的女兒。
在看【奧克茲、巴德尼】篇時真的讓人感觸良多。
「要是人人都能輕易使用文字,
那豈不是會有一堆垃圾資訊滿天飛。」---巴德尼
這幾集當中出現了很多發人省思的對話,主要是關於文字、真理與信仰。約蘭達的「文字是奇蹟」說開啟了奧克茲對知的渴望(該不會作者魚豐的紀錄就是從這邊傳承下來的吧?),但是在那個年代,若沒有一定覺悟,或許無知才是福氣;皮耶斯特伯爵要交出鑰匙時與巴德尼的短短幾句對話,濃縮了2000萬年的人生......
現在我們所擁有的知識,是靠著多少研究者(異端)的血堆積起來的,看著片中的角色,窮極一生只為鑽研宇宙真理,不禁讓人反思:在現今訊息唾手可得時代,還有什麼值得追求。
不意外地,沒多久後,兩人就壯烈犧牲了。研究成果也付之一炬。
在許多人的接力下,奧克茲的紀錄勉為其難的流傳下來,並藉此開啟【杜拉卡、施密特】篇。調性與上個篇章不同,因為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經亡佚,原本就已經是異端學說的地動說,在這個狀況下自然也就乏人問津。
兩個篇章之間間隔了25年,此時活版印刷技術正在萌芽,社會上的風氣也在改變,在約蘭達帶領下,眾人的目標至少是將這份『感動』擴散出去,在只差臨門一腳之時,那個討厭的人——諾瓦克——又出現了!拜他之賜,再一次地,又兩個人因他而死。
這個角色是當代多數人的一個縮影:盲從、放棄思考。直到死前他與拉斐爾幻影的對話才認知到(或者說,才肯正視):自己一直以來的迫害根本毫無意義。縱然如此,我對這個角色還是相當厭惡,他讓人看到:當愚蠢與暴力結合時會有多麼恐怖。
最後兩集、最後的篇章、最後的角色,當這時突然出現拉斐爾時我就知道不太妙,果然「那個」——平行時空——又出現了嗎?
雖然很惋惜那些一代接著一代為此付出並犧牲的人們,不過想想也是,大多時候世上的偉大成就並不是靠著這樣的傳承接力,而是極少數人突然間的靈光一閃。不過可能跟蝴蝶效應一樣,如果沒有這些放在歷史洪流中來看的微不足道,那道光可能也閃不進來。